本期嘉賓
|
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,商業綜合體已經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,它們將空間更為寬敞透亮、動線更流暢的購物體驗帶給消費者,讓人們對于逛街的理解從單純的購物消費,提升為一種綜合體驗和生活方式。但商業綜合體由于自身業態的多樣性而使設計趨于復雜,項目成本也居高不下。在商業綜合體漸趨飽和的今天,對項目的定位與設計事關項目成敗,與會嘉賓們從設計角度入手,對商業綜合體的空間布局、動線、所選用的材料甚至業態進行分析優化,共同探討提高商業綜合體實用性,降低項目投資的方法。
【查看全文】

嘉 · 賓 · 觀 · 點
李小寧:
城市綜合體和住宅類的區別特別大,比如:這一地區賣2萬/平米,從前期定位的時候就已經把成本卡得很死,所以在設計上浮動的空間很小,浮動的范圍也很小,不可能從一萬變成四萬的成本。【更多觀點】
張宇:
成本這件事不是一個單維度的事情,可能住宅事情相對清楚,但是像大型的復雜的公用建筑至少是三個維度的關系,包括項目的總體目標,實現的品質和花費的成本,這三者是一個互相制約的關系。【更多觀點】
張龍怡:
各種商業的業態組合、空間形態的不同的需要,甚至區位對商業綜合體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,這時候實際上傳統的做住宅策劃的人做起來會比較吃力,他們對空間形態需要自己心里有數。
【更多觀點】
王雷:
最讓我們煩惱的是那種開發經驗不多,或者是從住宅轉商業的開發商,他們對商業綜合體沒有概念,也沒有相關經驗,對設計師做的東西總是不信任,這種項目反復最多,我們做起來也最痛苦。
【更多觀點】
滿莎:
對于商業綜合體來講,太多的幕墻和用材導熱系數過高,都會影響后期的使用能耗成本。商業不像住宅,一般租約都是一年一簽或兩年一簽,合約期滿要進行重新招商,這就意味著墻體、電、空調可能都要動。
【更多觀點】
姚瑾蓉:
第一,我們為什么要降低成本?甲方的終極目標其實不是為了少花錢,而是為了多掙錢。政府有政府的需求,開發商有開發商的需求,一開始都會提出節省成本,但我們要跟他們說清楚終極目標是什么。
【更多觀點】
專題鏈接
深度 · 專家論道

龔俊:商業綜合體的挑戰 系統性優化組合
喬納森在《柔軟的城市》中說:“在城市生活是一種藝術。我們需要藝術語匯、風格語匯來描述人和材料之間的那種特殊關系,這種關系存在于都市生活持續的創造性的綜合作用之中。”城市和商業總是為人詬病,被指責功利、冷漠、攻城略地。

楊靖:關于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的機電優化設計
現在大型項目地下層是商業空間,開發商很苦惱機房占地過大,我們做了寶格麗酒店,業主要求我們機房做多小就要做多小,當然要符合條件,現在機房面積要算土地面積的價格,除了建筑成本上去了以后,居然還要加一份土地計算成本。